一個香瓜,改變著燕店鎮許多農民的命運。初夏時節,莘縣燕店鎮遍布田野的大棚里,氤氳著醉人的瓜香,也充盈著當地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詳細】
東昌府區沙鎮前劉村:小小糖蒜頭 撐起大產業
記者蹲點行動丨魯西小鎮,那一縷醉人瓜香
記者蹲點行動丨一枚雞蛋的“含金量”
記者蹲點行動丨桑為媒 木生金
記者蹲點行動丨路明的三張圖
王登華:種下西葫蘆 托起田園夢
進入5月,嫩綠的蘆筍迎來收獲季。在高唐縣固河鎮鞏莊村蘆筍種植基地,一株株蘆筍鮮嫩挺拔,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十幾名村民正手持小剪刀熟練地采割嫩莖,然后分選、裁切、打包、裝箱……
“我們養殖的肉牛是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兩個優良品種,這兩年養殖效益還不錯!崩钣⒂抡f,一般情況下,一頭牛犢養殖10至12個月就可以出欄,以當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一頭牛能賺六七千元。
茌平區樂平鋪鎮后常村村民常來奇通過種植、嫁接技術,把一株株普通的仙人掌“改造”成極具觀賞性的花卉植物,蹚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5月10日上午,東昌府區沙鎮鎮潘莊村村民代表將一封信送到東昌府區區委組織部下派干部辦公室,以期挽留駐村干部東昌府區水利局二級主任科員陳洪云。
“紅色七點半”是該鎮著力打造的黨建服務品牌,村級網格黨支部避開黨員群眾白天務農和務工時間,利用晚上7:30這一時間,召集全體黨員干部、部分群眾代表,以“學習”為基礎、以“議事”為主干、以“辦事”為目標,讓干部群眾在參與共治中貢獻智慧、增進情感。
裴海濤的錦鯉養殖基地位于度假區于集鎮西太平村村委會南50米,養殖基地西側有一處古色古香的茶棚,南側是一片占地28畝的坑塘,周圍樹木林立,環境清幽、靜謐。
“村集體有收入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里也變了樣,全村人的心也越來越齊,證明全龍探的這條路走對了!”村里70多歲的老黨員王全正說,大家會跟著
楚自峰是河店鎮本土“網紅”,開辦了自己的生鮮瓜果供應鏈企業,最近兩年從事生鮮網絡銷售生意。憑借誠信經營,從事直播賣瓜時間久了,楚自峰的直播間人氣漸漸旺了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住戶房前屋后,2米寬的菜畦,種滿了茄子、西紅柿等蔬菜;菜畦邊緣,用磚塊砌起了圍擋,形成了“微菜園”。
今年4月,度假區的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開工,施工中將老舊的供水管道全部更換成環保耐用的PE管,還為每戶更換智能水表,預計11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于正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能手,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終懷揣創業夢想。3年前,得知家鄉有一批3年齡的蟠桃樹要轉讓,在細細思量后,他開啟了自己的“甜蜜”事業——種植蟠桃。
今年以來,堂邑鎮在東昌府區率先構建“自然村—新村(社區)—鎮”三級“信用+美麗鄉村”體系,成立了三級“信用超市”,同時,創新實施“信用積分”管理,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積分制管理全過程。
如今,6個多月過去了,第一茬小番茄已經成熟。眼看到了收獲的季節,蘇景紅看在眼里、喜在心間。
目前,該村葡萄大棚已達130余座,種植面積500余畝,畝均效益達2萬余元,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莊增收致富。
在度假區于集鎮太平新村村頭,兩座狹長的菌菇棚矗立在一片楊樹林里,格外顯眼。這里,是太平新村的農業種植“實驗基地”。
黃起元村將草莓種植作為“一村一品”發展方向,建設草莓大棚320座,僅草莓一項就實現年收益3000余萬元,帶動就業800余人。經過多年發展,黃起元草莓已成為東阿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金字招牌。
為推動林下經濟穩步發展,大王寨鎮拿出真金白銀,根據各村莊的發展規模實行階梯式獎勵制度。如今大王寨鎮已有富裕集、辛莊等十幾個村莊開始發展林下經濟,面積2000余畝,帶動了3000余人增收。
4月花開,又是一年好光景。東阿縣劉集鎮楊莊村村民李殿鳳家的60畝櫻桃園一片春意盎然,朵朵櫻桃花迎春綻放,處處彌漫著春天的氣息。
近年來,七級鎮將運河文化保護開發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依托豐富的文化、生態、產業資源優勢,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一路通,百業興。顧莊村是西瓜種植特色村,但交通不便卻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
縣委第二巡察組“火眼金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順瓜摸藤”,開發商馬上啟動退款……近日,困擾冠縣廣澤·水映城小區二期232戶業主的契稅退還問題圓滿解決,小區業主拍手稱快。
4月15日,走進陽谷縣郭屯鎮,一望無垠的麥田成方成片,正在追肥的機器穿梭其間,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勾勒出現代版的農忙圖。
從2017年農場建成至今,張宏興已經投資了80萬元!拔矣媱澰倭鬓D80畝土地,新建兩座大棚,自己育苗,帶動更多村民加入進來!睆埡昱d說。
“郭王莊村有600多口人,900余畝耕地,村內土地分散種植,沒有形成規;洜I,村集體經濟薄弱。希望這次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種植生姜,為郭王莊村集體經濟增收打出一片天!敝艹社鶎σ粋個生姜棚抱有很大期望。
4月17日下午,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姜新又鉆進了堂邑鎮圣女果種植大棚,向基地負責人李秀偉開出了新“藥方”。
3層支架上,一株株鮮艷欲滴的草莓長在培養皿里。草莓根部,一根長長的管道穿過,用來精準輸送水肥。4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度假區李海務街道譚莊村金水種植專業合作社,見識了合作社的“有機草莓”。
老趙莊鎮組織群眾、青年創業者、個體經營戶等參加各類線上直播培訓活動及線下培訓。截至目前,老趙莊鎮共注冊電商企業22家,培育知名網紅主播10人,完成300余人次培訓。
為讓坑塘再現昔日“芳華”,紅布劉村多方籌集資金,清除垃圾雜物、修整岸坡、安裝防護欄桿、蓄水種植荷花,塘內還建造了景觀小品,讓昔日的廢舊坑塘煥然一新。
劉菜園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環境臟亂差。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后,為村民辦實事,使村子有了新模樣。
經過一上午的辛勤勞動,1000余棵樹木全部“安家落戶”。放眼望去,一排排樹木迎風而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現出勃勃生機。
好記者,時時在路上;好新聞,永遠在基層。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宣傳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本網從即日起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記者蹲點行動”欄目,進一步促進新聞記者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站所等一線,開展蹲點調研和體驗式采訪,報道我市基層干部群眾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和先進經驗,充分展示全市干部群眾建設“六個新聊城”的生動實踐,接續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廣泛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激勵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奮楫爭先、勇毅篤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親證高質量發展中的“首善力量”——聊城日報社聯合東昌府區開展蹲點采訪行動
用心感受太平新村的“春天”——聊城日報社記者“蹲點行動”采訪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