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聞網 2006-2021 版權所有
新聞熱線:0635-2921017
來源:聊城日報發布時間:2021-08-20 08:36:08
■本報記者 王培源
在半導體關鍵材料生產領域,聊城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在陽谷波米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院士李永舫團隊建成了國內首條完整的液晶取向劑和光敏性聚酰亞胺生產線。此舉實現了從試驗到量產的重大突破,破解了我國芯片和液晶面板對相關產品的進口依賴,避免了被國外“卡脖子”。波米科技成為國內第一家將這兩種材料實現量產的企業。
“光敏性聚酰亞胺是半導體和芯片封裝中的關鍵材料,液晶取向劑是制造液晶面板的關鍵材料。”波米科技總經理助理陳寶喜告訴記者,正是依靠自主創新,公司打破了美國杜邦、日本東麗等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波米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從事電子材料、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其電子材料項目入選2020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總投資10.35億元,占地92畝,畝均投資強度超過1000萬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7.75億元、稅收4.4億元,畝均稅收超過450萬元,每平方米車間產值超過25萬元,遠高于傳統產業。
“液晶取向劑和光敏性聚酰亞胺這兩種材料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敏感度低。公司生產線于2020年底甫一試運行,即吸引了華為、比亞迪與韓國三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前來對接,目前已向部分廠家大批量供貨。2021年銷售額預計能突破2000萬元,2022年預計能突破5000萬元甚至更高。”陳寶喜說,有了院士團隊作為創新支撐,波米科技拿下了5項發明專利,其產品成功進入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封測企業長電科技的供應鏈,并實現批量供貨。
據悉,波米科技還與國內最大的光纖供應商武漢長飛共同開發出聚酰亞胺特種光纖,同樣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